2003年大學畢業,從楚源到能特,從一名技術員到總工程師,逐步成長為醫藥中間體生產行業的領軍人物。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湖北能特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強。 陳強,1980出生,beat365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畢業,現任湖北能特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先后獲得三項發明專利、一項實用新型專利,擁有兩項科技成果,入選荊州市第四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生活中,大多數人可能都接觸過維生素E,它不僅是一種常用的藥物,還是很多女士的美膚產品。可絕大部分人并不知道,我國生產維生素E的關鍵中間體——三甲酚,一直從德國、日本等國家進口。2012年,因為湖北能特科技有限公司的進入,打破了三甲酚長期被國外巨頭壟斷的格局。 目前,能特公司三甲酚的年產量已達到1萬噸,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90%。而在7年前,能特公司還是一家瀕臨倒閉的企業。2010年4月,陳烈權兼并重組瀕臨破產的美中能特,時任楚源集團化工研究院技術部部長的陳強,來到能特公司擔任總工程師。當時,能特公司的主要產品是治療哮喘和抗呼吸道過敏的特效藥——孟魯司特鈉的中間體MK5。但是由于工藝不成熟,產品還處于試制階段,質量極不穩定。 在陳強的帶領下,公司很快完成了MK5工業化生產的工程設計、安裝和調試,生產出第一批產品,并出口到國外。 “我們當時一共出口了300公斤,但是客戶給他們發郵件說產品質量達不到他們的要求,需要退貨,當時整個公司包括生產、研發都一下蒙了。”陳強說,產品面臨著賣不出去的窘境,能特公司全部停產,所有的研發人員、生產人員全力攻關。 MK5生產工藝流程特別長,從投入原料到出產品,歷時25天。陳強帶領的研發團隊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就找到了解決質量問題的方法,并迅速恢復了生產。 當年,能特公司MK5的產量就達到了20噸,產值6000萬元。2011年,在醫藥中間體市場站穩腳跟的能特公司,又開始了維生素E中間體三甲酚的研制。2011年8月,三甲酚新廠區破土動工,陳強帶領技術人員邊試驗、邊中試、邊放大生產。2012年上半年,三甲酚順利投產,打破國外巨頭壟斷中間體市場幾十年的格局。 陳強說,科研成果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但是,只有把科研成果變成產品,讓它產業化,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才能讓科研成果造福百姓。從事科研工作、特別是科研成果產業化工作十多年,陳強也從中體會到了普通人感受不到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