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 責 人:任朝華 教授/博士 團隊主要骨干:鄭延成 教 授/博士; 賴 璐 教授/博士; 常艷玲 講 師/碩士 本團隊致力于工業化生產特別是油氣田開發中所需的各種新型表面活性劑,開展新型表面活性劑的開發與應用研究,主要涉及兩個方面的研究:1)新型表面活性劑的分子設計與合成;2)性能預測、模型及相關理論。 近5年來,本團隊在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化學學報、化學通報等國內外期刊發表科研論文59篇(其中SCI收錄24篇,EI收錄21篇,國內權威10篇),完成或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石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中石油創新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創新團隊計劃等縱向課題9項和長慶油田、新疆油田、勝利油田、中海油等橫向科研項目12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8項(其中授權6項,公開11項,受理1項),出版《聚合物凝膠-表面活性劑組合調驅技術理論與實踐》等學術專著3部,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湖北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等科研、學術獎勵6項。 團隊的方向、特色及優勢: 一、新型或新功能表面活性劑的開發 表面活性劑對油田開發具有重要的貢獻,開發新型表面活性劑對油田的高產、穩產和油氣田的保護等諸多方面具有積極地現實意義。特別是依據油田現場的實際情況,開發出具有新功能或特殊使用效果的油田化學品,提高產品的性價比,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實現化學品設計、合成與應用的有機結合,這將對油田開發具有重要的實際價值。 二、基于構效關系的數學模型與理論 除了定性地研究化學品分子的構效關系,亦定量地構建基于表面活性劑分子結構與性能之間的構效關系的數學模型和建立相關的基本理論,實現三方面的研究目標:(1)由分子結構預測性能;(2)由性能計算分子的具體結構參數,;(3)拓寬化學品可能或潛在的應用領域。 三、實現理論與實際應用結合 結合礦場實際情況,實現室內研究與礦場應用的有機結合,避免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實現研發、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為主線的研究理念,最終使建立于實際應用基礎上的理論能夠較好地符合礦場實際情況,以真正達到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完善理論的研究目的。